“20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她用一张张《羊城晚报》回答”的报道出街后,刘丽有个愿望:想建个小型羊城晚报博物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敏
还记得那个在名为“lisa”的年前社交媒体账号上每日更新“时光播报”的刘丽吗?这位来自广东肇庆市德庆县的心理健康老师,在其社交媒体平台坚持发布“20年前的今答今天”《羊城晚报》内容,吸引了上千名粉丝关注,用张羊城宫邻金虎网内容收获过万点赞。张羊
今年6月23日,城晚出街《羊城晚报》刊发了对刘丽的报回报道博物专访。刘丽表示,后刘好多人惊讶于她和《羊城晚报》的个愿馆渊源,想请她和孩子聊聊,望想晚报宫邻金虎网还有不少同城的小型家长找她借报纸给孩子阅读。今年暑假,年前刘丽几乎一天都没闲着。今答
报道出街后她更忙了
刘丽是用张羊城一名心理健康教师,当地的张羊学生家长常常找她给孩子做心理辅导。《羊城晚报》的城晚出街报道出街后,刘丽更加忙碌了。
“在《羊城晚报》看到了你的故事,真的很励志”“放假了,我儿子沉迷手机,想约您和他谈谈,分享一下您的故事,可以吗?”“之前找您借的报纸我女儿很喜欢看,现在能再向您借一个月的报纸看吗?”不少学生家长看到《羊城晚报》的报道后,纷纷和刘丽联系。
作为《羊城晚报》的忠实读者,刘丽正酝酿着一个愿望:退休后建一个小型羊城晚报博物馆。“现在很多学生要研学,需要阅读了解历史等内容。我觉得这么好的东西,让现在的青少年有机会读一读、看一看,挺好的。”
刘丽还计划系统整理自己收藏的报纸,将有关心理健康主题的版面精心辑录,未来编纂成书。“让这些凝聚时代印记与专业知识的内容走出我的‘报纸房’,让更多人看到。”
分享和羊晚的故事
8月8日下午,刘丽受母校德庆县莫村中学邀请,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羊城晚报》交流分享活动,活动以“调动感官 感受阅读的力量”为主题,莫村中学部分领导及高三级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刘丽和师生们分享了自己与《羊城晚报》的故事:1998年,17岁的她在粤西家乡小镇读高中时,通过《羊城晚报》接触到“心理健康”概念,从此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并最终报考了应用心理专业,投身心理健康教育事业。
活动中,刘丽还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五个维度,解析了如何让阅读突破平面局限:当目光掠过书页,是视觉在浩瀚文字海洋中扬帆起航;指尖抚摸纸张,温润细腻的触感带来心灵的升华;翻阅时的“沙沙”声、情节里的“呼”“噗噗”“咔哧”,是听觉在聆听文字的律动;书页间扑面而来的书香,是嗅觉与知识的邂逅;而那些如香甜果实般的文章,更能勾起味觉对未知的好奇。这场感官的盛宴,将让阅读从“看”变为“体验”。
当学生们的手指触摸到真实的旧报纸时,纸张的触感、油墨的气息、翻动的沙沙声,多重感官的唤醒让他们感到惊喜,似乎那一个个文字从二维平面跃入三维世界。
莫村中学校长冯瑞荣表示:“此次活动通过让学生阅读老报纸,唤醒了学生对纸质阅读的立体感知,激发了学生对不同领域知识的探索热情,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本文地址:http://liuzhou.gecampus.com/html/937d04799015.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